2025德国宝马展观后感:洞见未来,赋能掘进
访问量:335
2025-04-15 09:41:24
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钻神新闻

fgdfggdfgfg.jpg

作为一家专注于矿山掘进隧道锚杆台车制造的企业,此次有幸参观Bauma 2025,我们以“技术学习者”和“行业追

赶者”的双重身份,深入探访全球顶尖钻掘设备与技术。展会呈现的智能化、绿色化趋势,既让我们感受到差距,也

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方向。

技术革新:颠覆传统作业模式

  1. 自动化与远程操控的普及

    • 锚杆台车的智能化升级
      在阿特拉斯·科普柯展区,其新一代锚杆台车搭载AR辅助定位系统,操作员通过头盔显示器即可实时查看钻

      孔角度、深度及岩层数据,误差控制精度达到±1cm,效率提升40%。对比国内依赖人工经验校准的现状,

      智能化升级迫在眉睫。

    • 远程操控技术的突破
      徐工集团展示的5G远程锚杆台车,支持千里之外的多设备协同作业。其低延迟通信与虚拟现实(VR)操控

      界面,为高风险隧道工程提供了“无人化”解决方案,值得在高原、深井等特殊场景中借鉴。

  2. 电动化与零排放的实践

    • 山特维克、海瑞克等企业推出的全电驱动钻机氢能动力TBM,已实现连续作业8小时零排放。尤其针对矿

      山封闭环境,电动化设备可大幅降低通风能耗与安全隐患。反观国内矿山仍以柴油动力为主,环保压力与技

      术替代需加速布局。

  3. 模块化设计的高效适配

    • 卡特彼勒的“即插即用”钻头模块,可在10分钟内切换凿岩、锚杆支护等模式,显著降低停工时间。此设计理

      念可延伸至我司锚杆台车的多功能化改进,例如快速更换钻臂、集成注浆系统等。


中外对比:差距与机遇并存

  1. 技术代差的核心领域

    • 智能化软件生态:国外企业(如小松KomVision系统)已构建“地质建模-路径规划-实时修正”的全链路数据平

      台,而国内软件依赖进口,自主算法研发滞后。

    • 关键零部件寿命:海瑞克TBM刀具采用碳化钨-陶瓷复合涂层,寿命较国内产品提升3倍,反映出材料工艺的短板。

  2. 本土化创新的突围点

    • 成本控制与服务响应:国内企业在定制化方案、售后维护速度上更具优势。例如,徐工针对东南亚湿热环境的防

      腐蚀钻机设计,启示我们可深耕区域市场需求。

    • 政策驱动的绿色转型:欧盟“碳关税”倒逼企业减排,国内“双碳”目标同样催生矿山电动化需求。我司可联合电池厂

      商,研发适配中小型矿山的混动锚杆台车。


未来行动:技术落地的三步战略

  1. 短期:对标升级,填补代差

    • 引入AR辅助操作系统,在现有锚杆台车中试点加装定位传感器与可视化界面。

    • 与高校合作研发耐磨钻头涂层材料,目标将刀具寿命提升50%。

  2. 中期:自主创新,构建生态

    • 开发国产化智能控制软件,集成钻孔参数自适应调节、故障预诊断等功能。

    • 探索“锚杆台车+无人机”的勘测-支护一体化解决方案,缩短工程响应时间。

  3. 长期:绿色转型,全球竞争

    • 布局电动化产品线,2026年前推出首台氢燃料电池锚杆台车原型机。

    •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,推动中国钻掘装备认证体系与国际接轨。


结语:以技术敬畏之心,走长期主义之路

Bauma 2025如同一面镜子,既映照出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与系统集成上的不足,也折射出“中国制造”在成本、速度与灵活性

上的独特优势。作为矿山与隧道掘进领域的服务商,我们需以技术敬畏之心,将“智能化、绿色化、人性化”融入产品基因,方

能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赢得一席之地。

未 来 已 来,唯 变 不 变。